1950年6月25日,太平洋两岸,相隔万里的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与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几乎同时收到了一份特急报告。杜鲁门与毛泽东得知的是同一个消息——朝鲜战争爆发。
Expand
新中国历经百余年动荡不安,一穷二白,几十年的战争创伤还未平复。中国人民渴求和平的环境,集中精力恢复国家建设。然而当战火烧到中国大门口,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也不得不根据局势的变化做出重大的战略抉择。没有充分胜利的把握,出兵还是不出兵?毛泽东思之再三,夜不能寐。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临江、宽甸、丹东等地注入黄海,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70年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陆续跨过这条界河,踏上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兵戎相见的异国战场。
1950年10月21日,毛泽东一天之内给身在朝鲜的彭德怀连发四封电报,部署战役情况,鉴于“联合国军”大举北进,逼近中朝边境的情况,10月21日凌晨,毛泽东分别电示彭德怀和邓华,要求志愿军马上改变作战计划,立即部署歼灭冒进的南朝鲜军几个师。
在天津的一处远郊,驻扎着一支有着英雄传承的连队——松骨峰特功连。这座气势恢宏的战士群雕背后镌刻着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70年前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烈战斗。
为改变东线战场态势,10月31日,毛泽东电示华东军区:9兵团全部着于11月1日开始,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到达战区之后,受志愿军司令部指挥,以在东线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军首都师、第3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为目标。
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后连续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联合国军”节节败退,美方企图假借和谈争取喘息时间,毛泽东当机立断,发动第三次战役,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联合攻势下,汉城被攻克。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李奇微利用志愿军后勤补给上的困难,发动全线反扑。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志愿军西防东打,西线坚守汉江南岸、东线则抓住战机,最终取得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
四场战役后,毛泽东与彭德怀商议认为美军有从朝鲜半岛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可能,彭德怀决定先发制人,率先对敌方发起进攻,发动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美军在朝鲜的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
1951年夏天,眼见获胜无望,美国被迫坐到了谈判桌前。美国当局十分清楚仅仅依靠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力量再也不可能打到鸭绿江边,这促使美国当局不得不认真考虑朝鲜战争的出路问题。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方的后勤供应能力差距悬殊,美军战机还不断对志愿军的后勤运输车进行针对性打击,志愿军因食物和严寒问题减员严重。面对后勤保障问题,中央调集各方力量保障物资供应,为后续的战役奠定基础。
从1951年初开始,为配合地面部队粉碎美军的绞杀战,经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空军组织部队陆续参战。在装备和作战经验都不如美军的不利情况下,志愿军空军顽强拼杀,用胆魄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蓝天赞歌。
1952年1月,美军在朝鲜半岛投放细菌武器,朝鲜民众与志愿军中出现疫情,面对这一情况,中央及时展开防疫动员,实施防疫措施,最终成功抵御了美军的细菌武器。
1951年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战线趋于稳定。在新的战争形势下,毛泽东和志愿军总部决定以坑道战的形式与敌持久作战。在边打边建的过程中,志愿军坑道体系和功能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的地下长城,坑道战使志愿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迫使美军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展开“金化攻势”,进攻上甘岭。彭德怀对上甘岭十分重视,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此地针锋相对。面对敌军倾泻的炮弹,志愿军战士誓死坚守阵地,最终成功守住了上甘岭。
1953年初,朝鲜停战谈判恢复后,为促进朝鲜停战早日实现,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以打促谈。在志愿军的凌厉攻势下,交战双方在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队的胜利而告终。
1954年的颐和园,迎来了一群西服革履的外国人。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件轰动性的新闻。在摄影师的镜头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好奇和兴奋,却很难猜到,这些外国人曾经是朝鲜战场上与志愿军拼得你死我活的对手。
1950年,面对美国对朝鲜和台湾地区的侵略,我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参与抗美援朝运动,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留守后方的各族人民充分发挥工作生产积极性,保障前线物资供应。本期节目将带您了解抗美援朝运动。
战后的朝鲜,百废待兴,为帮助朝鲜政府和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周恩来与金日成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经济与文化合作协定,发表联合公报,志愿军官兵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协助朝鲜恢复和重建家园。
导演: 未添加导演。
编剧: 未添加作者。
未添加客串演员。
未添加本集图片。
1953年4月,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参加全国妇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毛泽东紧紧握着邓芳芝的手,动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
返回顶部
找不到电影或节目?登录并创建它吧。
登录
注册
想给这个条目评分或将其添加到片单中?
还不是会员?
注册加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