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人总统去世后,政局进入纷乱的多头领导。同时间国际上柏林围牆倒塌、六四天安门事件后,进步思潮席捲而来,开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黎清波必须面对党内不同阵营的反扑。一个手无实际兵权的总统,处境宛如「虎口下执政」,每一天都是煎熬。副手和阁揆人选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想拔擢谁都将牵动权力分配。
一场深夜的密访,终于商讨出了解决之道。在黎清波的就职典礼上,记者一句「身为台湾人,你有能力治国吗?」预告了未来执政的艰钜挑战...
Expand
船搁浅,偷渡客闷死的消息从大陆传到报社,独家新闻报裡乱成一团,林逸君认为应该立即揭露。
但採访主任王照阳要求查证属实前不准报导。而他自己则秘会了国家党秘书长锺主谕。总统府内,黎清波也从情资裡获知偷渡客窒息的消息,大为震怒。
这不仅牵涉人道问题,也对他未来两岸的维稳布局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楚长青阵营亦是严阵以待。章有成献策:若把偷渡、罪犯问题视为对岸故意製造骚乱,把此事件拉升到国安的层次,并把烫手山芋丢回去给黎清波阵营。
两岸「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战略,因为偷渡客意外事件而引起国际关注。事件被揭露之后,为了平息来自美方的压力,被迫开启两岸互相接触、谈判的契机。
但是长年以来,两岸缺乏官方代表和有默契的沟通方式,双方要如何放下敌意、尽释前嫌?反共反了大半辈子的楚长青,完全没办法接受黎清波与大陆对谈的意图,对中华民国而言,这就是「通敌」!
另一方面,解严之后留下的威权条例,在民意的驱使下逐步废除。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历经半世纪的威权统治,不是废除几条法律就可以一夕改变。同时间发生的爆炸事件,竟意外成为保守派反击的著力点…
章有成将爆炸案与独台事件挂钩在一起,试图借力使力痛击府方。黎清波明白案情不单纯,私下责成沈建宇探查实情,一举逆转舆论风向。
独家新闻报在这一连串的风波下,努力走在新闻自由与政治角力的独木桥上。但在报社被强行搜索又不得反击,照阳与逸君的冲突日渐高涨。
釜山舰买不买,终于演变成台面上的冲突。民间反韩情绪爆发,大浪来袭谁能幸免?还是如章有成所言「最后一步就只剩下政变了」…
有「政治金童」之称的新国家党连线邵壮国,主张革新国家党、加速宪政改革、反对金权、反对台独等立论,博取了群众热烈的喝采。章有成的临阵倒戈,成了压垮楚长青最后一根稻草。楚长青选择吞下苦果,与黎清波妥协。另一方面,邵壮国辞官参选大胜,同时花莲也爆发作票疑云,林逸君与江志伟见证了这个时刻。面对国家党分裂的疑虑,沈建宇陷入了天人交战,在忠诚于国家和爱情、信念之间,沈建宇产生了动摇。他终于提笔立下了辞呈。
挟立委大胜之势,邵壮国宣布成立「新国家党」,楚思江成为新国家党的发言人,气势十足,再也不是昔日的娇娇女。提出辞呈的沈建宇此时带着许芷伶找到同案受害者家属的家里,许芷伶身上埋藏多年的秘密终于被解开。在一次庙会参拜的行程中,总统竟然遇刺了!林逸君不知何处得到此消息,连忙跟王照阳求证,另一方面钟主谕秘书长也向王照阳施压,要求掩盖新闻。病房中,黎清波跟沈建宇讲了「身为台湾人的悲哀」,沈建宇深受感动…
钟主谕秘书长找来法务部长叶九升、章有成,商讨「公民直选」、「委任直选」的看法,却引爆一场激辩,究竟是维护党的利益优先,还是顺应民意带动民主改革?面对陈木宽的参选,还有是否开放总统直选的争辩,竟然成为国家主权的保卫战!双方都力求在决战时刻获得最终胜利!一场「直选案」将产生国家党权力翻天覆地的巨变?另一方面,许芷伶将多年以来在招待所搜集的所有资料,全部交给了林逸君,没想到这份资料,却造成了她生命中的风暴…
台北市长选举,陈木宽、邵壮国和国家党王市长三强鼎立。陈木宽在江志伟的建议和改造之下,不断带动风潮,吸引年轻选民的目光。章有成汇报选情,王市长并不乐观,建议「弃邵保王」,黎清波沉默,未置可否。林逸君手中的资料接连被王照阳与社长打压,于是她另求出路,在杂志刊出之时,果然引起喧然大波!在国家党全面追查消息泄漏来源之时,许芷伶走向了逃亡之路。在陈木宽最后的造势场合,章有成和楚思江隐身其中,两人的将来该何去何从?不论结果如何赢家是谁,可以确定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Can't find a movie or TV show? Login to create it.
Login
Sign Up
Want to rate or add this item to a list?
Not a member?
Sign up and join the 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