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美食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由陈晓卿任总导演,展现了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生命的力量》是日本放送协会与新西兰NHNZ、法国电视台及美国探索频道旗下之科学频道及动物星球频道联合制作的自然纪录片,由主持人福山雅治与多名科学家探索六处生物多样性热点中不同的濒危物种。节目中部分已绝种生物以电脑动画呈现。
日本NHK综合频道于2011年1月10日晚7时30分播放本节目的序章,并在同年1月30日至6月26日期间于星期日晚9时的《NHK特集》节目内播放,共6集。日本放送协会旗下出版社亦曾发行同名书籍。
中国第一部以医生视角系统展现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科学纪录片,系统展示了从手术缘起,到腹腔、大脑、心脏等手术等手术逐步发展的历程,并深切展望手术的未来。
讲述一百座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通过一百个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令观众产生共鸣。
《故宫100》首次公开展示了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等。同时,首次全方位揭秘一些传统的宫廷建筑工艺,以及如防火、冷库等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却容易被遗忘的细节。为能准确、全面地展现故宫建筑艺术中的精彩细节,摄制组在创作过程中,大胆运用了多种视觉艺术表现手段,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出新的魅力。在长达一年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为了捕捉晨昏不同光影下的紫禁城,在不影响故宫正常开放游览的前提下,大部分拍摄时间都选择在凌晨4点和傍晚6点以后进行。
该片用100件国宝述说中国古人的创造力,共100集,每集5分钟,通过讲述一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以全新视角带您读懂中华文化。
春节是中国人生活最重要的日子,它不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节日,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投射和依托,人们在守候食材由秋天向冬天进行转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春节到来、一家团圆的漫长等待,而最终呈现的一桌菜肴或是某个味道,都是人们带着复杂的心意,向家人、亲友,甚至故乡所传递出来的动人情感。
“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
奥运会为什么分冬季和夏季?跑得最快的人和滑冰最快的人,谁的速度更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的10集纪录片《了不起的冬天》,将于2月1日起在CCTV-9播出,这部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冬奥科普纪录片,聚焦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各比赛项目及北京冬奥会赛场建设亮点等相关知识,采用“动漫+科普达人讲解”的趣味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独特魅力。
《了不起的冬天》共10集,分别为《速度的艺术》《默契》《有范儿》《刀尖之争》《捏一把汗的飞行》《气喘吁吁》《跨界》《小算盘》《瞬间的奥秘》和《了不起的冬天》。在每集25分钟的体量中,精心提炼、集中选取冬奥会项目中的有趣主题,生动展示各冰雪项目的悠久历史、运动原理及科技亮点,并结合北京冬奥会“冰丝带”场馆赛场建设、科学训练辅助方式等趣味知识,为观众带来妙趣横生、精彩绝伦的“冬奥科普大餐”。
据了解,该片邀请了著名科普工作者李永乐老师和知名漫画家“左手韩”参与拍摄,共同助力打造这部详细介绍冬季运动科学知识的纪录片。该片还大量选用动漫的表达形式,结合科普达人的生动讲解,以轻松活泼、新颖趣味的表达与“网感”十足的视角来展示冬奥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人类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在向观众传递奥林匹克知识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冬季运动发展的成就,弘扬开拓进取、超越现实的奥林匹克精神。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处在朝阳一样的上升阶段。秦汉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很多制度,对今天依旧有着重要影响。学术界将秦汉这段时期称为第一帝国。 很多人都认为秦帝国建立,中国从此顺利走向了统一,民族融合的向心力自然形成。其实不然,统一的中国是秦始皇的首创,但是在经过近一百二十年之后,才在汉武帝的手中完成。在如何让天下百姓接受中央统一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如果在这过程中稍有偏差,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本片以统一国家的主题为主线,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等人物的视角,讲述了统一国家形成的曲折历程,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因素,对今天的观众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国家统一意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该片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相信这部纪录片“将给海内外观众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河西走廊》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一部纪录片,正片共10集,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从汉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历史,此外还包含两集综述《致敬河西走廊》。纪录片于2015年3月3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凤凰网同步播出。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帝国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只是,此前从未有过以“河西走廊”为主题的纪录片。三年前,一支充满梦想的纪录片创作团队踏上了这条古老而伟大的通道,撷取河西走廊上的绚烂瞬间,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呈现出其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
本片收集大量详实影像数据,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合北故宫博物院全程开放拍摄,从新石器时代到中国最后的王朝,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和神秘璀璨的华夏文化文物。本片由知名古学家精辟解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绘画、建筑、丝绸、陶瓷、金石雕刻等文物和震惊世界的伟大发明,并引用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详解千古之谜,让您真切感觉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成长历程。
本片气势宏大,用震撼人心的辉煌乐章展示了无数珍贵而曲雅的精品文物,也表现了风土人情和历史场景。在这里,您可以徜徉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大起大落的波澜中,该片被权威专业评为是一部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学历史艺术巨片。
战旗,是一支军队的历史,也是一支军队的性格,浸透着烈士的鲜血、书写着战士的赤诚、扛在战士肩上、耸立在战士心中。从1927年到今天,每一面战旗都传承着红色基因,写就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英雄史诗。
《我不是笨小孩》是一部长时间观察阅读障碍儿童成长的纪录片。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以及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
咸丰年间,正值多事之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帮入侵,咸丰皇帝惊恐,欣然于大清义律“汉人不得执掌兵权”的祖训不顾,悍然降诏陈阔川(曾国藩原型)组建江军。面对内忧外患,陈阔川作为大清王朝的忠心维护者,于危难之际受命安内攘外,效犬马之劳,正所谓“乱世英雄”造时势。
这部大型历史剧集,以备受争议的曾国藩为原型人物,以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起义为背景,一方面尽显石达开,李秀成等英雄本色,展示了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客观地刻划了曾国藩为人处世,齐家治军的严谨求实的风格,突显他在历史中的命运和功过。堪称另一角度的太平天国史。
本剧浓墨重彩展示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尽显农民起义英雄本色,更据史实切入时弊,把曾国藩的复杂品性和拼命做人、拼命做事、拼命做官的处世之道发挥到极致,剧中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战马嘶鸣的场景让你慨叹这部历史的悲悯和沧桑,神来之笔刻画出曾国藩功名成就崛起时,却辞众将之约,拒黄袍裁湘军以刚毅为固执,终婉言归退隐,作为清王朝的守护人,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沦为王权倾轧拼杀的殉葬品。
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台湾·1945》讲述了1943-1946台湾光复前后的动人故事。 该片深入探寻台湾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展现中华儿女在对日抗战、光复台湾、建设台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睿智、艰苦卓绝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国家记忆!
“寻味”系列目前已经有第三部,从不同的美食观察角度、话语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分集理念出发,深度剖析美食与人、历史、以及风貌的关系。内容上从宏观到微观,过去到今时,不同角度全面解读食物以及背后承载的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甚至精神信念。
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以长城为线索,对中华民族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近 3000年的发展史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纷争、融 合,最终实现统一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详细刻画。摄制组将镜头聚焦在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尤其是鲜活、生动的小人物身上,通过探寻小人物的命运与王侯将相、帝国兴衰的命运之间的隐秘联系,全景展现长城的沧桑历史和内涵价值,再现东方古国长城的核心元素和建筑文明,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长城。
马尾,史称马江,这里因诞生彪炳史册的船政局和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科技的重要发祥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端。船政学堂是中国梦的十九世纪版本,它由洋务派主要领袖之一的左宗棠、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于1866年底落户五口通商城市福州的马尾港。它最初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仿造英法等西方强国的坚船利炮;二是用西方的师资培养能驾驶蒸汽轮船的“良将”和能用西方技术制造枪炮的“良工”。可是,这所厂校合一的海军学校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响,却大大超越了创办之初设定的目标。
船政学堂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为中国近代化输送了一批具有世界意识的杰出人才,可以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许多历史面貌,因为船政学堂的开办而留下了“急剧变迁”的伏笔。曾培养出严复、邓世昌、刘步蟾、魏瀚、陈季同、陈兆锵、萨镇冰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意识和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们冲破中国晚清腐朽王朝的重重局限,以前所未有的新视野和新方式与西方世界打交道,在思想、军事、外交、科技、工业、文学等诸多领域戮力改革、勇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船政文化是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是福建省乃至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粹,是近代中国追求民族进步、自强不息的精神缩影。近年来,作为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对船政文化极为重视,船政文化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讨话题,吸引着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然而,从电视人的角度来看,震撼性地全面还原、挖掘和深刻反思这段近代历史的大型电视作品,尚是缺无。随着船政后人、船政研究学者不断老故,对这一重大历史人文题材实施抢救性拍摄,已经刻不容缓。
三集科学纪录片《北斗》。濮存昕全景式讲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首次呈现中国航天人充满勇气、奋斗与创造的传奇。